佛法是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


  佛法是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每個人都有心,差別就在有沒有覺悟。什麼叫作覺悟?就是諸位聽法這念心。有了過失,知道檢討、反省、改過,就是覺察、覺照。一般人不承認自己的過失,反而還把過失推給別人,這就是沒有覺悟。覺,一個是覺察,一個是覺照。覺察了,馬上起覺照。什麼叫覺照?舉例來說,諸位在這裡打坐,忽然想到家裡的事、想到辦公室的事、想到股票的事、想到人我是非種種問題……忽然發現:「我在打坐,怎麼起這些念頭呢?」馬上把它放下,把心收回來,堅住正念,忍心不動,不想過去、現在、未來,只有這念心,這就是覺察;發現自己打了瞌睡、落入昏沉,馬上把昏沉照破,就是覺照。用這個功夫,就是心地功夫。

  過去有個賣豆腐的人,來到一個道場,看到很多人在打坐:「你們靜坐有什麼好處?我也來坐坐。」一坐下來,忽然想到:「張三、李四吃了我好幾板豆腐,沒有給錢。」「這個打坐太好了,能夠知道以前哪些人沒有給錢。」他不知道這是妄想。當老師的坐在這裡,心裡想:「哪個學生品德很好,將來有機會給他加一分。」你以為這是好事,其實都是妄想。所以,打坐的時候,什麼念頭都不要起,所謂「一念不覺生三細」,當下這念心沒有覺悟,沒有把它管好,就產生三個細的煩惱。

  假使地基、根基打不好,打坐不容易成就,所以先要持戒,把人格建立起來;人格建立起來了,就有福報。佛學泰斗太虛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所以,歸根究柢還是要把人做好,把人格建立起來。做事容易,做人不容易,要建立完整的人格更不容易。人格健全就是福報、道德,這是第一步。人格完整了,然後一步一步提升,一定可以成道、成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當中。

  俗話說:「人貧不是貧」,外在的貧窮不算是貧;「神貧實是貧」,假使人格沒有完整、精神很貧乏,就像沙漠一樣。「心貧無智慧,墮入惡鬼身,人貧能養道,是為貧道人」,不需要去羨慕有錢人,如果所作所為都在名利當中,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心自然會感覺空虛。人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倫理生活、功德生活,還有心靈的世界,無論在家或出家,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就不會虛度此生,這一生愈走愈光明、愈來愈歡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