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講師解釋性理心法偈語3



偈語3


『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


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


【解說】


我們起心動念的那個妄想,假如沒有真心的話,妄想就沒有作用,所以我們那個妄想就是住在妄想的境裡面,假如我們知道妄想的來源,妄想怎麼會有動力,那個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所提供的動力。


所以妄想原來本是真,就是真的啦!不要住在妄想的境裡面就好,我們知道妄想是假的、虛幻的就可以了,我們就已經回歸到真,就是不變之體,我們除時又起一重塵,因為要生出念頭來除掉妄想,那我們生念頭又是增加一層的障礙,言思動靜承誰力,我們講話思想,我們的行為動靜,承受誰的力量,仔細看來無別人,就是常住真心,你看我們的身體,有辦法說話,有辦法走東往西,有辦法做事情,是什麼人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跟祂這麼久了,我們卻不認識祂,都以為是身體在做,不知道有佛性,是佛性寄託在身上,讓身上能夠言思動靜。是承受誰的力量,仔細看來無別人,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所以各位要用心咀嚼它的意思,才能夠了解真理。才知道怎麼做,那知道怎麼做,就是在真理的裡面,我們就已經跟常住真心在一起,那常住真心就是我們的法身,就是靈性的身體,不生不滅,那我們把這個法身啟發了,我們這個色身沒有了,就不要緊,那如果沒有把法身啟發,而色身沒有了,我們就會被業推去現相,推去那裡就去那裡現相,做不好就被推去三惡道現相,行善了就被推去三善道現相,都在六道輪迴,所以就是要啟發我們的常住真心,法身一出來了,就已經盡虛空徧法界,跟整個天地合成一體了,那時就沒有生死了。所以性真常之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就是在我們的常住真心之中,要求去就是死去了,來就是生來了,迷了,悟了,生了,死了,在我們的性真常之中,沒有這些事,沒有對待的事。


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我們要修』。要把常住真心那個法身啟發,培養茁壯長大,這樣才不枉費生在這個大開普度時期,這麼幸運的求道了,那我們都說道很殊勝,很寶貴,可是都沒有去發覺祂的內容,所以各位一研究就了解到妄心跟真心確實不同,妄心無體,真心有體,請問各位前賢看看我們道親是用什麼心在修道,都沒有啟發常住真心,都用識心在修道,所以再怎麼修怎麼修都脫不了三界,都在三界之中,都是意識心,所以各位就要大行宣化,要啟發常住真心,才不枉費我們能夠求道修道一場,才不枉費我們到凡塵來了,受這麼辛苦,我們一定要自己在內心之中告訴自己,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這個餘物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縱然賺到整個世界了,我們財產有這麼多了,我們一口氣不來,沒有一樣東西我們帶得走,沒有一樣是我的,都是別人的,雖然有幾十億、幾百億的財產,到時候都是別人的,惹一些子孫在那邊爭,爭到打官司,連親戚也要爭,所以不要『求餘物』,那重點就是要了解真理,真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



那不生不滅的佛性,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只要能脫根脫塵,不著於根,不著於塵,眼前當下整個都是常住真心,這麼親切,不要住在身上,不要住在景相上面,根塵都沒有,整個都是常住真心,這樣有領悟了嗎?我們不要在萬相中去分別,因為萬相千差萬別,分別不完的,我們常住真心的見性只有一,這樣一眼看過去只有一樣(唯一)而已,就是常住真心一樣而已哦,那形相是千差萬別的,不要在千差萬別的生滅現相去分別,我們假如在千差萬別的現相去分別,那我們又落入取捨,產生喜歡或不喜歡,那又造業,又要受苦了。所以要告訴自己千差萬別的現相是虛幻不實在的,那我們就不要落入其中去分別,保持我們那個常住真心,這樣就已經在修道了,真正的已經踏上修道的軌道,按著軌道一直行走,就到目的地了,就能夠成佛。



所以佛也鼓勵弟子研究緣生的道理(因緣所產生),說若見緣生(因緣所產生),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所以我們見到緣生的道理(因緣所產生的現相)就是所有的現相都是因緣產生,那因緣產生的虛幻不實在的,那我們就是知道所有的萬相都是因緣而產生,都是虛幻不實在的,這叫做已經見法,已經見到這個法就是佛法,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講法,因為法,佛修法成佛了,然後佛成佛了,說法讓僧來修,所以我們一講到法,祂就三寶一體,佛、法、僧,那佛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法就是我們的妙智慧,僧就是我們的行為,所以佛法僧一體。那我們見到法,已經見到法了,我們就可以成佛了,見到法了,我們由僧來修,修法成佛,成佛以後說法讓僧修。所以我們能夠了解萬相都是因緣聚會所產生的,虛幻不實在的,就已經見到法,那見到法就已經見到佛,這樣了解嗎?所以只要知道現相都是因緣產生的,各位看最堅固的房子,要有沙土、水泥、設計圖、有人施工,都是因緣會合了,然後呈現,這就是緣生的道理,因緣所產生的,那個現相是虛幻不實在的,因為水泥的壽命才一百年,那一百年以後,這個房子的水泥也會風化,會慢慢成灰土,所以一定要打掉重新再蓋,所以現相都是因緣聚會才產生的,都是假的,那我們知道,全部的現相都是假的,我們是不是已經見到那真的佛性,現相都是假的,那為什麼會有現相,就是由佛性呈現,所以性是真,相是假,只要我們知道相都是假,已經見到緣生的道理,那這樣我們就已經可以回歸到佛性的本體,這樣了解意思嗎?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佛,若見佛即無所見,若有所見即是邪見,若無所見即是真實的見於如來。所以在第一番顯見是心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把祂的那個無所見即見如來,那一個就是常住真心,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我們的真心佛性非常寬廣,盡虛空,徧法界,懂意思嗎?不懂也沒關係啦,我們會一再的講,所以在大學裏面,就講明德,那個明德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也就是顯見是心的那個心啦,就叫明德,那因為我們的常住真心都迷失太久了都不見了,所以要加一個明,『在明明德』所以那個明就是我們要修持,使這個常住真心,能夠恢復祂的光明,然後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全部都要我們了解,要使我們的常住真心能夠呈現,恢復祂的光明,恢復祂的光明以後,在親民,就是要了解到眾生所有的佛性都是一體,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所以在親民,然後在止於至善,至善寶地就是湛然常寂,我們那個佛性本體就是至善寶地,所以大學裏面所講的,都是要我們回歸到常住真心,大學裏面有講那個工夫,就是從格物(格除心裏面的東西做起,心裏面不要有東西),各位前賢心裏面有沒有東西?(:)。就是因為我們有東西在,所以不能成佛,所以要格物,格除物慾,心裏面都清靜,都沒有東西,萬緣放下了,心裏面就沒有東西啦,那我們都沒有放下,就是心裏面有東西,心裏有東西了,那個良知良能就出不來,所以就沒有辦法『致知』,就沒有到達良知良能,所以要格物,格除物慾,良知良能就能呈現了,所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心一正了,就修身,就能誠於中形於外,就修出來了,那我們修身以後就會齊家,所以家裏面不合就是心裏面有東西,心裏面有東西,就是家不合,所以心裏面不要有東西,就能齊家。家一齊了,就能治國平天下,所以在向別人訴說家中的事,就要想我心中有東西嗎?


『格物』,格除所有的東西了,心就清靜,什麼東西都沒有,沒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沒有外在的那一些附帶的凡情事故。希望被尊重,不被尊重就會難過,所以這些就是心裡有物,心裏有東西,那我們都把它摒除,因為這些都是虛幻不實在的,這個受尊重跟不受尊重都是兩邊,是相對待的,那我們也要了解,也要自我反省,為什麼別人不尊重我,那可能也是我不尊重他,有一些都是比較沒有形相,就是不知不覺去得罪別人,我們率著佛性(率性之謂道)就是已經道了,那假如說我們沒有辦法做到率性,沒辦法做到道的本體,那我們就要修道,那麼修道之謂教,就是教化,我們從教化回到我們的佛性本體,那本身就是道,所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所以中庸也講的很清楚,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就是我們的佛性,不可須臾離也,這個須臾是很短很短的時間,那各位想想,假如我們的佛性一離開我們的身體會怎樣?我們的身體就會腐爛了,就要扛去埋或是火化,所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就非道也,可以離開的那就不是佛性,不是常住真心,也有說不睹、不聞,就是告訴我們『佛性』那個東西,是看不到的,聽不到,可以確確實實存在,所以在隱微之間要很謹慎這個獨一無二的常住真心,老子也說道可道,第一個字是講常住真心,第二個可道就是可以說的出來的就會變化,所以那個常住真心是不能說得出來,我們要用體悟的,要用領會的。


老子也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有和無這兩者,同出而異名,從無極出來,一個有,一個無,同出而異名,不一樣的名稱,同謂之玄,有也玄,無也玄,玄之又玄,就是常住真心,眾妙之門,就是常住真心。


老子也說,吾有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們有很大的患難就是因為有身體,那為什麼有身體,就是因為造業,業把我們推到現相來,要給身體穿,要給身體享受,這就是大患,很大的患難,及吾無身,到達我沒有身,所以沒有身就是常住真心,那麼常住真心,吾有何患,我有什麼患難,都沒有了,所以老子跟我們講明了,我們就是要進入這個修道,到達沒有身體就是常住真心,沒有這個形相。六祖也說:『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那個菩提自性就是在講常住真心,本來就清靜的,我們用這個清靜的心,一直到成佛,都用這個清靜的心,絕對成,不是凡人在社會上用的心,用那個識心絕對不會成的,我們的常住真心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這是六祖壇經裡面說的,說我們那個常住真心可以給我們六根(常應諸根用)用,要看、要聽、要聞、要吃,要身體感覺,要意念想,都常應六根用,但是不要起用想,我們一起用想就攀緣了,那攀緣就造業了,所以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我們的常住真心,可以了了分明一切法,而不起分別想,就是不要落入分別心。


今天有把第一番的顯見是心,詳細的解說,對常住真心(真心佛性)認識得透徹一點,那以後我們修道就會很容易,不然我們聽很久好像也進步不大,聽了很久,都還是原地踏步,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脫根脫塵,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真心佛性是離緣獨立,祂離開所有的因緣,能獨自發出光明,那是要使我們了解祂的狀態,那我們更要了解,祂落入所有的因緣當下,並沒有別的說,祂離開因緣,特別要顯示祂脫離所有的因緣,不是哦!是跟所有因緣是合在一起,一體的,懂意思嗎?就是為了使我們對佛性(常住真心)本體了解,所以才講脫根,脫離,脫塵,然後離身,離境,離緣獨立,靈體本身,都不用凡塵的一切因緣,那個是在顯示祂的超然,我們要了解祂跟萬事合在一起,都跟萬相合在一起,這樣才真正的透徹知道真理,那個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是要讓我們了解祂的殊勝,祂的超然,才這樣說的,這樣知道意思嗎?祂是黏在一體的,因為黏在一體,所以我們不知道祂的可貴,所以才說脫根,脫塵,沒有根,沒有塵,祂一樣存在,就是因為祂沒有形相,所以能常存,都時時刻刻存在這個盡虛空徧法界,才會說離緣獨立,不藉因,不托緣,那個認識本體以後,祂跟萬事萬物合在一起,就那麼能夠隨緣,能夠隨著眾緣,所以奧妙也就在這裏,能夠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這樣我們就可以更懂祂的意思,佛性本體不變,祂可以隨緣,你要怎樣,祂都可以跟你怎樣,可是怎樣的隨緣,祂還是不變,那我們假如沒有把不變之體看住的話,那個隨緣之用就慘了,布袋一提就四處跑了,就沒了(指隨緣之用就到處攀緣的意思),所以一定要了解到,祂能夠隨緣而不變,我們常常在講,我們的佛性,不變之體曰寂,隨緣之用曰照,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照就明了,就是光明了,那照又能回到不變之體的寂,然後寂了又可以隨緣之用的照,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同時,就是本來面目,我們把不變之體,隨緣之用黏在一起,所以叫寂照同時,寂照同時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不可以把那個寂不要了,只要照,那不行的,那就會造了很多業,所以追求真理要能用心,那答案就一個一個都呈現。


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湛然常寂的佛性本體,可以感而遂通,那也不是很困難的,當下圓滿,當下都圓滿,即是阿難所講的妙明心,我們那個常住真心就是妙明心,就是阿難請示佛,怎樣能夠把妙明心整個都透徹了解,那麼亦即佛所許之,妙為密性,妙淨明心依此心體來修,菩提可証,這個菩提一定可以証悟。



PS:以上偈語是劉講師在課堂上講解,由前賢透過MP3一個字一個字抄錄再打字上來分享的,非常的用心學習性理心法,前賢寄給後學,期盼更多有緣道親趕快認識性理心法。~功德無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