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常言:「無魔無考不成真。」所謂天考人驗,即是利用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宿怨,挑起我們的無明以磨練心性、培養道志。故考驗中,若佛心不堅,便是魔佔上風,稱為魔考。

 


    而修行自古以來佛魔並降,「魔無道不起,道無魔不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修行是大辦大考、小辦小考、無辦無考,考你心志如何?考你真修還是假修?驗你火候與智慧如何?一試便知!


 


    佛云:「佛魔本同體,清泉石上流。」意指佛魔本一家,一切由心招,修行者的心要像清泉一樣清澈無染,才能靜靜地從石上流過,不受污染。


 


◎心中是佛,魔來也是佛。若能二六時中抱著清淨佛心、無為道心,便是魔不再是魔、考不再是考。


 


◎要知道「一念著魔,終身執迷,所持之氣,濁惡不清。」修行若起心動念,執著是非、恩仇、習性、驕妄,以及不單純的心念易入魔圈。


 


    聖賢曾云:「讀萬卷書,不如真正體會聖人之心意。」如果不能體察聖人用心與付出,書讀再多又有何用呢?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若不能戰戰競競、時時提醒自己,道念一弱,流於俗志,俗氣就重,一切只為俗事、名利,談何修行?


 


◎聖賢云:「修道路坎坷多,靠人難、求天難,凡事皆須靠自己,遇挫折,勇敢站起向前衝。」


 


◎没有經過苦修苦練的人,其經驗、耐性、毅力會較少;反而一個肯吃苦、忍苦、耐苦、而能衝破所有考驗的人,其成就比別人高。


 


◎修行者當容人所不能容者,忍人所不能忍者,才能達到盡善盡美,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還辦什麼大事呢?患難可以驗出一個人的人格 ,困窮可以顯出一個人的氣度。故戰勝別人你英雄,戰勝自己才是聖人。


 


    記得聖賢曾云:「樹逢斷裂吐新芽,人遇道磨成大器。」


    事實上修行就是無止息的磨練,當你克服了某個階層的考驗,接踵而來的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這些過程雖然是酸甜苦辣、痛苦難挨,但它又何嘗不是:「寒冬孤立的枯木,正孕育著春天的生機呢?」


 


 


◎一個修行者內在信心不堅固,就像所謂「物腐而後蟲生」,水果腐敗,外蟲就侵入,同樣的道理,修行者「志退而後業纏」,當你失去了道心時,怎能抵擋六萬多年的宿業清償呢?


 


◎修行常言:「靜海難造熟練船員。」能在大風大浪衝擊中屹立不搖,才是真勇者。要知道,世人無論是誰,皆有他今生應受之苦根。


 


而修行者應將苦根用在:


 


任勞任怨,盡忠職守。


是非毀謗,不動其心。


外遭橫逆,心存感恩。


 


◎修行當知「天下最大之事,須用最苦之功,才能承受最苦難之人,方能造就人


上人。」


 


    修經有云:「在痛苦中生菩提,在憂患中證品蓮。」


懂得修行的人,要勇於面對現實承擔挫折,也唯有在苦境中,才能體會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也才能在吃苦了苦中成長自己。


 


◎要知道「在風雨中,根基深的樹木能增加其養分;對於根淺之花草卻是一種摧殘。」


 


  聖賢云:「志士弘毅、仁以為己任,捨我其誰啊?努力精進,終會有成果。


    修行要能有所成就,唯有自己要求自己、自己逼自己、自己給自己壓力,才能更上一層樓成為人上人。要知道,靠山山倒、靠海海枯、靠人會自己誤自己。


 


    要知道,黎明前的片刻最為黑暗,如有堅強的意志,清淨的道心,才能通過層層的考驗,唯有不讓自己的良知被順逆環境所左右。修辦道者要受一點磨練,才會有成長;不受磨練,如何顯出勇者剛毅之氣?唯有在最困難時,才顯出你的智慧與德性。


 


◎對自己太慈悲那會有成就呢?人啊!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修心養性,忍人所不能忍者。


 


◎道理愈聽感受就要愈深,修道的心也要琢磨得愈成熟,就像吃白飯一樣,愈吃愈有味!「道」就是這樣。


 


◎要知道「以身示道」。天無言、地無語,修行者言語行為能得到別人認同,人家


就會說「道」好。如果做不好的話是既修行又謗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