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顧前人慈悲:身為壇主要學習水的美德


 


學習水 [利萬物而不爭] 的精神


 身為一個壇主,為了我們的聖職於榮耀,內外都要修練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身心修持的功夫,老子道德經講到「 上善若水」,上善的人就好像水,擁有跟水一樣的美德。我們知道, 水對世界上萬事萬物, 不管是人類或是其他事物而言, 都是非常重要的。 水有四德: 第一, 它可以沐浴群生 通達萬物,  卻能 「利萬物而不爭」。他願意付出,利益一切人 、事 、物 ,卻從來不為自己爭取什麼 ,這是仁的精神.我們不同 , 付出之後就希望得到回報 ,回報之後就要與人爭, 我比你強,我比你付出的多 我的犧牲比你偉大 。所以大家要學習水的德性 不計較 。你看,當洪水氾濫, 毀壞萬物 ,我們對他生氣 、怨恨, 它不在乎; 水維持世上萬事萬物的生存, 我們感謝它、 讚賞它 ,它也不以為意 ,因為他覺得這是自然的。


 


哪裡需要 ,我就挺身而出


    同樣的 ,身為一個壇主, 我們的犧牲 、我們的奉獻都是應該的 ,有時因個性不同、 看法不同 ,別人會稱讚你 ,也會謗毀妳,但是身為一個壇主, 這是我們的責任,不要去計較。只要盡到我們的心、 盡到我們的力 ,「哪裡需要我, 我就去接引他。」老師慈悲: 「哪裡需要哪有我 」,與事無爭 、與人無爭、 與物無爭, 達到「 無我利他」 的境界.


 


有博愛、 不怕犧牲的精神


  還有, 水從來不驕傲, 身為一個壇主也不值得驕傲 ,這個是很自然的提升。  在我們修道的境界上, 在我們修持的功夫上, 如果不是每日不斷提昇的話 那就糟糕了,永遠停留在 「道親」 的階段, 就算求道幾十年 ,也是盲盲目目。 所以,水的第一德性,它的精神就是 「仁 」它有博愛、 不怕犧牲的精神, 合乎四德之中的 「仁」字.


 


揚清激濁, 潔身清淨


第二 揚清激濁 澡污澤穢 。水的第二個德行 是它能夠去污穢 ,但是不沾污穢,


而不是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水可以把所有的污穢洗的乾乾淨淨, 過一段時間又能潔身清淨, 這是非常難的工夫。 我們不是 ,在接觸到事情的時候


非但無法解決別人的問題 ,反而連自己也參與進去, 使事情更加糟糕, 不但別人不能淨 ,連自己也洗不乾淨。 所以關於這一點 ,大家要學習水的德性。


 


學習水的低下, 含垢納污


    水最好的特質是什麼? 往低處流, 沒有選擇, 沒有對待 ,不論是乾淨或污穢, 它都會流過。 人就不同了, 人心是往上 ,從來不肯低下, 會覺得自己沒面子、 沒有立場 ,跟水的德性恰恰相反 。我們要能含垢納污 ,這樣子方才可以達到去惡向善。你看溪流 ,水不斷的沖洗 ,它所流過的地方 ,水一定很清, 石子一定很光滑圓潤, ,這就是「 宜即適宜, 到哪個地方都不怕 。而人就是講利益 ,對我好我才去。


因此身為壇主,是一壇之主, 遇到的事情與人際關係非常的複雜繁瑣, 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定見的話, 做起事來就會有好多地方失宜 。不適宜就有苦惱


於人無益、於己無益。 雖然道裡淺顯易懂 ,但要在生活中落實, 確實不易 ,希望大家做做看。


 


柔而難犯, 弱而能勝


    第三 柔而難犯 ,弱而能勝 ,這是勇。 水性是很柔弱的, 要它怎樣就怎樣, 放在圓的容器裡可以 ,放在方的容器也可以, 擺在長的、 扁的容器都可以, 沒有問題, 可以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是它也可能攻克堅強的物品:一滴水可穿石; 在任何環境中 ,水能推動所有的東西; 蓋房子用的水泥, 如果沒有水, 沒法鞏固起來, 它什麼東西都可以勝任, 為甚麼呢?因為它的本質從來不改變─  一杯子裡的水弄翻了 ,它還是水 ;熱的時候, 水變空氣 ;如果將它冷凍 ,水就變成冰, 但是它本來的性質還是水的性質 。它能和而不流 ,守身如玉 ,與外界相處保有自己的本質, 雖然跟大家在一起, 但是還是能夠小心地保守自己 ,無論到哪裡, 都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 身為一個壇主, 做一個聖職人員, 就應該學習水這種 「和而不流」 的精神 ,保持本身的職責、 榮譽, 能夠承繼聖哲, 威武不屈, 始終如一, 使自己的節操和聖職永不改變。


 


像大海  能容納百川


  第四, 導江流海, 惡盈好謙, 這是水的第四種德行。 不管大的、小的河流, 它都可以將之容納 ,再一起流到大海 ,身為一個壇主也是要這樣。 在佛堂中所有的同修,所有人事配合都一樣 ,如果不能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的話 ,實在太可惜 。我們的道親 來自不同的地方,家庭背景也都不同, 如果大家不能夠去容納地話, 那麼這個範圍就太狹窄了。 所以我一直跟同修講: 我們辦事是在分而不分的環境中。 分, 就是因為環境太大 ,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單位合立場 ,所以得在各人的佛堂中去辦事; 但是我們整個團體一定要讓所有同修配合在一起 ,好像大海一樣 ,這樣子才能成功,老師將來才能化九洲 、渡萬國。 所以身為一個壇主, 如果不能這樣子的話 ,將來我們的道場是有限制的。 好多同修到後來為什麼會變? 變的原因不是道變, 也不是他要什麼, 是因為現實環境不能讓他發揮 ,為什麼仙佛講 「修道如牛毛, 成道如牛角」, 也就是這個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