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記載:玄關修持(68)----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
經文: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
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卷下,記載了清淨居士李琛的奠文。後學將奠文的內容翻譯如下:清淨居士李(琛),是大慧禪師的學習老師,道德修養非常高深,見識廣闊,高風亮節,舉止端正,有威嚴的容貌,處世果斷廉潔,視生死如去來。談佛法的道理深入淺出,他是臨濟宗的宗師,是弘揚一佛乘非常傑出的人才。嗚呼!我與清淨居士李(琛)相逢,受到先師的熱情接待,握手慈悲道義,非常契合,相談甚歡。能一睹清淨居士的風采,在炎熱的氣候裏,從內心透出清新的涼風,非常難得。辛巳年的春天,當時先師在宜興陽羨山弘揚一佛乘的心法,適逢辦理佛事的日期,有機會再次見面,再度接受開示道義,欣然再會,並且傳授眾生的正法眼藏,拔度眾生開悟見性的心法,安慰眾生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願望,一子能成道,九玄七祖盡沾光,不會愧對於歷代的祖先了。所以才寫下偈語文疏,前來為先師送行,足以聊表寸心。先師遺留典範在世間,與世長辭,感念偉大先師聖德留傳,豈不悲泣!今日先師雖然已經成道了,肉身已化,但是先師的性靈永遠存在。先師的修持,好像白玉一般的潔白無瑕,聖靈感應,或隱或顯,愈證明心法真傳的殊勝與尊貴。先師所傳授的心法是掣斷金鎖,打開玄關,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令修行之人韜光養晦,不鋒芒外露。清淨居士李(琛)先師呀!悔恨太晚與你認識,日後當更加積極修辦,以報答先師的德澤,今日特別敬備奠文追思,以盡虔誠的心意,庶不忘先師的一片婆心,嗚呼哀哉,伏惟尚享!
一代宗門法匠,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禪師,乃是臨濟宗楊岐派下圜悟克勤大師所深為『印可』之人。宗杲禪師號妙喜,大慧、普覺乃是皇帝諡賜的聖號,遺留大慧普學禪師語錄,非常尊貴,收錄在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中。在以上的奠文內容,指出清淨居士李(琛),也是得授臨濟宗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而且也擔任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在南宋之時代,擔任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一般都是由出家的禪師大德承擔,而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中,確實記載著清淨居士李琛,也擔任此項宗門傳承的工作,實屬罕見。在大慧普學禪師語錄,指出:「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這是心法真傳的精粹之所在,呂祖純陽大帝慈訓指出:「在我們投胎時,元神居住在方寸〈玄關〉,識神則居下,一般人的元神入胎以後就不動,到死時才動,就是離開身體,這是最不妙的;最殊勝的,要請求天命明師擊碎玄關,之後迴光守玄,漸漸元神靈通,開始啟動,這是千古不傳之秘密。」跟大慧普學禪師所說的「掣金鎖而碎玄關」,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開啟玄關,指出我們的自家菩薩,讓我們契入真空,收束六根,君臣定位,恢復我們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以達到真空妙有,顯露善美德行,這是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心地法門。開啟玄關竅以後,大慧普學禪師接著說:「收劍鋩而掩崑崙」,這句是修行的重要功夫。修行之人,要低心下氣,謙虛禮讓,不著想修行,學習老子道德經所說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的境界。中庸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以上都講修道不可以鋒芒外露,要涵養德性,心要空虛,內德要充實,並且要銷弱高傲的驕氣,堅強修道的骨氣。能夠依照中庸聖道而行,雖然你的道德修養非常高超,但是沒有人知道你有無上的才華,也不會後悔,這種修持,只有聖人才能做到。以上是我們學習的方向與目標。宋朝大慧普覺禪師更說:「學道人逐日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又說:「心識紛飛,猶如野馬,縱然心識暫停,如石壓草。」白陽弟子,修行要以覺為師,時時檢點身心的罪過錯,去除貪瞋癡,修持戒定慧,停止一切心識的攀援,以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當家做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修辦,道業才會進步,道果才能圓滿。
從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的記載:「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肯定修道要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時時覺悟今是而昨非,常常觀照轉念,轉識成智,顯露善美德行,修持自己,並且渡化原人,同登覺路。自悟自證,不可以著相修行,學習彌勒祖師的慈心修辦,心胸坦蕩,笑口常開,肚大能容,福慧雙修,一定可以圓滿心性,了愿還鄉,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