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記載: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五記載淨慈今日不著便,上堂云:雲門餬餅,非麵所成,趙州喫茶,口行人事,諸人還相委悉麼?若也委悉,方信古人是截鐵之言,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上堂云:若論此事,得之則絕毫絕氂,用之則如山如嶽,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如斯語話,諸人還委悉麼?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五記載: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對玄關竅,有一番極為精闢的見解,內容如下:「淨慈今日不著便」:淨慈要語一書指出,修行之人不可以每日的修行太過鬆懈隨便。「上堂云:雲門餬餅,非麵所成,趙州喫茶,口行人事」:有一天,傳法佛國禪師上法堂,慈悲開示說: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多前的黃帝時代,舞容舞步雖然已經失傳,但是後來的人模仿雲門所編織出來的餬餅(舞曲),已經失去原來的模樣,並不是用一般的麵粉做材料,就可以還原原來的雲門舞曲。趙州和尚去喫茶,是去體悟道的實相,一般的人看到了,與行人閒聊時,那裡知道趙州和尚在做什麼事呢?「若也委悉,方信古人是截鐵之言」:如果熟悉雲門舞蹈已經失傳,後人所編造出來的舞蹈不是原來的樣子,趙州和尚喝茶,表面上是在喝茶,其實是修道、悟道的功夫,就相信古代聖賢仙佛,傳下來的心地法門,是真事不虛,是斬釘截鐵之言。「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如果還沒有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還沒有找到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好像還在荊棘叢林裡面,無法跳脫樊籠。「上堂云:若論此事,得之則絕毫絕氂」:傳法佛國禪師上法堂又說:若論修道悟道這件事情,如果得到正法眼藏,明心見性的人,他心裡面非常清楚,完全沒有毫釐的疑問。「用之則如山如嶽,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本性雖然無形相,肉眼看不到,但是他的作用猶如山嶽一般的大,本性雖然見不到形狀,沒有物體的物象,向前迎去,看不到它的背以及顏面,跟隨在後面,也見不著它的厚薄。「如斯語話,諸人還委悉麼? 傳法佛國禪師所說以上的這些話,你們是否已經瞭解,還有什麼疑問嗎?


雲門舞蹈是上古時候的舞蹈,可惜已經失傳了,後來的人雖然如何模仿,終究不是他的原始面貌;而趙州和尚喫茶去,這是他修道、悟道的功夫,豈是一般的眾生所能了解的,一個人穿在自己腳上的鞋子是否適合,只有他本人最清楚,所以必需要自己親身、實際去體會,才能弄清楚弄明白個中道理是一樣的,佛法之大意如此,禪的真意亦是如此,這也就是有名的趙州和尚禪林法語「喫茶去」的道理之所在。什麼是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呢?玄關竅是靈性所居住的地方,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認為玄關竅,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打開,好像還在荊棘叢林裏面,無法跳脫出來。蓋眾生靈性出入的門戶----玄關竅,如果沒有開啟,則無法受用,有而不知其有也。有一次,行思青原禪師告訴慧藏禪師,他希望到六祖惠能大師的地方求法,以追求得更高的佛法,慧藏禪師答應了,當行思禪師到惠能大師的地方得授心法回來以後,慧藏禪師問行思青原禪師說:「你到六祖惠能大師那裡,有沒有得到什麼?」行思青原禪師說:「沒有得到什麼。」慧藏禪師問:「既然你沒有得到什麼,那麼你到惠能大師的地方做什麼?」:行思青原禪師說:「我如果沒有到惠能大師那裡求道,我就不知道我失去什麼?」從以上慧藏禪師與行思青原禪師的對話中,讓我們知道求道的真諦與意義。本性是自家珍寶,如果沒有求道,有而不知其有,整天都在東奔西跑,不知道都是自性的作用,好像在荊棘裏面,無法跳出他的叢林範圍。一般人都說七孔八竅,七孔就是就是眼睛兩孔,鼻子兩孔、耳朵兩孔、嘴巴一孔,稱為七孔,那八竅在那裡?再加玄關竅,稱為第八竅,所以得道之人,七孔八竅才算完整。傳國禪師指出,本性雖然無形無相,他的作用卻無窮無盡,所以說:「得之則絕毫絕氂,用之則如山如嶽,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所以六祖壇經說:「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是諸佛之本源,」道德經說:「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可見本性是一團磁場、能量,肉眼是沒有辦法看到,也不可以用觸覺摸得到,但是確實存在,他是諸佛的本體也。而我們的視、聽、言、動,行、住、坐、臥,思想行為,無不是本性的作用,如果沒有找到本性的源頭,訪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妙竅,則永遠在荊棘叢林裡面,輪迴六道,難以逃脫。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五的記載:「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傳法佛國禪師肯定修道要求明師開啟玄關竅的重要,現今適逢三曹普渡,人神共忙之際,三會龍華,全靠功德為重,無功內果難修,功多果自強,自古以來修道,大道單傳或寡傳之時,先把內果修成,再立外功,普渡眾生;如今普渡的時期,辦功要為先,修果次之。現在一貫道各組線前賢,知道以上這些道理,所以都到世界各國開荒闡道,立第一奇功,就是渡化有緣眾生回鄉面母。如果大家得道以後,只圖眼前的清閒自在,不顧他人,不代天宣化,渡化眾生,便是自私自利,不積功累德,如何能夠消冤解孽,如何能夠功德圓滿呢?上天的九品蓮臺,都是留給有功德的原人坐的。金剛經說: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佛世尊告訴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等來行佈施,他的功德不及開悟本性中本有的般若正法,以及用四句偈(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來求道,或求道以後講給別人聽,以宏道渡人他的功德更加多多矣。可見渡人求道功德之浩大,並不是世間任何珍寶所能勝過的,因為渡化眾生,得授般若正法,可以讓眾生明心見性,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回到理天,永享逍遙,極樂無邊,不生不滅,豈是世間任何容華富貴可以比擬的,所以說行持功德,以渡化眾生求道為第一、最殊勝、最偉大的奇功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